浅论君子之道
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演讲的主题是“浅论君子之道”。
稍识文墨的人听到别人说自己不是君子,心里多少都会有点不愉快。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千年文化的积淀,使君子人格成为至高无上的存在,人人都向往,但以君子形象留名史册的人鲜有。如果仔细观察真君子的为人,会发现许多相似之处,而将这些相似之处汇总起来,便可以得到一句话,即“君子以自强不息”。
成为君子不易,需先理解,而后施行。关于“自强不息”这四个字,其内涵极其丰富。为了方便理解,不妨拆成两个部分--“自强”和“不息”。
自强始于自省。两千多年前,目光长远的曾子就意识到君子应将自省纳入日常生活。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有了这样的自我反思,便能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由此,自省是迈向自强的第一步。紧接着,自信是实现自强的必要因素。仅是悲观地妄自菲薄不能解决问题,值得培养的心态应是像李太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和杜子美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立足于实际的自我勉励等同于燃料为抵达铺满鲜花的彼岸助力。
说完了“自强”,接下来就是“不息”。“不息”分两种,一种是身体上的,另一种是心灵上的。前者易,后者难。
身体上的不停止在座的各位兴许能做到,例如学生每天勤恳地学习,老师每天认真的地授课。这样看来身体“不息”就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做好本分工作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有人会说:“照你这样讲,司马迁忍辱写《太史公书》,孙膑断足书《孙子兵法》就不伟大了吗?”不然,类似于司马迁、孙膑这样的人物,身体和心灵上的不息都具备。身体上的不息固不用提,心灵上的不息体现在他们忧患于自己才能的埋没和由此导致的缓慢发展的历史进程。
范仲淹神游岳阳楼时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音足以流传千年。诸葛亮于陋室中感悟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间真理,也被后代作为学习的典范。这样彰显胸怀与格局的名篇,往往出自退居“江湖之远”者之口。他们的肉体歇息了,但心灵没有休息。“不息”就在这种情况中为后世留下精神瑰宝,实在是可敬!
至于学生,我们虽然还不是君子,但也应当尽早走上君子之道。每天做到自省、自信以及身体上的“不息”,就能为自强不息的品质奠定坚实基础,为踏上这文化的最后一级台阶做准备。
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是我眼中的君子之道。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本文地址:浅论君子之道演讲稿800字http://www.v5zw.com/a/36403.html